2006年2月17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聋人的权益向谁索赔
龙江

  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元宵晚会暨“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”颁奖晚会上。赵本山、宋丹丹和崔永元合作表演的小品《说事儿》不负众望,拿下了小品类节目一等奖。
  到底谁得奖,事前就没有了悬念。但这台元宵晚会却让我产生了更大的遗憾,也让我下定了一个决心:我要代表中国2000万聋人向上海的《咬文嚼字》杂志索赔。
  索赔的原因很简单,元宵晚会没有字幕,而没有字幕的直接原因就是《咬文嚼字》给“咬”的。狗年的春节晚会结束后,有报道说,尽管《咬文嚼字》杂志社提前宣布要揪春晚差错的消息,但春晚还是被“咬”了28口。面对《咬文嚼字》的指责,春晚导演组的甲丁解释说,“他们挑的可能更多是大年初一早8点重播的节目,因为春晚直播时没有这么多字幕,但重播时为了照顾特殊人群的需要,我们把所有字幕都整理出来了,包括小品、相声和所有对话。往年我们加字幕主要是作品名字和歌词,所以今年加的字幕相当于往年的20倍左右,可以想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加这么多字幕,难免有些错误。”
  虽然难免有些错误,但人家中央电视台是知错就改,元宵晚会是录播的,人家就吸取了春晚的教训,轻易不再打字幕。而打字幕打得少了,出错的可能自然也就少了。但没了字幕后,我们这些聋子(本人已聋到了不受鞭炮影响的程度)可就惨到家了。你想看晚会,门儿都没有!
  字幕工程发起于2002年4月,当时各方面呼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配上字幕,以便聋哑人能够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春节晚会带来的快乐。最后好歹算是在春晚直播结束后的重播时为晚会配上了字幕,这就是甲丁说的“为了照顾特殊人群的需要”。而春节晚会直播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配字幕?记得2003年初的时候,中央电视台台长给出的解释是,春节晚会直播时,演员和主持人会有临场发挥,如果字幕内容和实际内容不符,也会给观众带来不便。但今年元宵晚会并不是直播,为什么不能配上字幕?看来还是《咬文嚼字》惹的祸。  
  中央电视台容易吗?你凭啥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呀?这回好了,人家不再配字幕,你不用挑了,俺们聋子们也不用看了。那么,大家说,我不找《咬文嚼字》索赔,我找谁索赔去呀?